新地大家庭

亲子Micro:bit智能家居工作坊
进入智能科技时代,未来生活势将有意想不到的变化。有见及此,集团培训组早前举办了"亲子Micro:bit智能家居工作坊"STEM工作坊,让同事和子女一起学习编写Micro:bit程式及运用相关电子零件,即场尝试组装智能家居模型,并学习智能操控家居灯光等系统。活动不仅让小朋友加深对电子科技的兴趣,就连同事也一尝当中乐趣,绝对是一次有趣的学习体验。

新鸿基中心新春祝福大放送
近十多年来,每逢农历新年假期后,新鸿基中心管理处都会派发精美贺年小礼物,这不仅成为"开年"传统,亦是同事和租户职员新春上班时最期待的新年礼物。今年排队领取人潮挤拥,假期后的大清早或午饭时份,新鸿基中心大堂都会出现一条长长的人龙,一直延伸至室外,不见尽头。高峰期更有接近1,000人排队,人数创出新高!四款的新春小摆设精美独特,包括两头颜色不同的小狮子造型可爱、写上"招财进宝"的炮仗设计精巧,而"红当当"的元宝则意头十足,难怪吸引不少同事和租户职员排队换领。

新地同事以歌声分享圣诞喜乐
为了分享圣诞节的喜悦,来自不同部门的新地同事,已是连续第三年组成诗歌班,并于早前在新鸿基中心、中环广场及马湾挪亚方舟"报佳音"。歌咏队原来早于十月已开始练习,更邀请专业音乐导师指导唱歌技巧。难怪他们的美妙歌声,能引来同事和租户驻足细听。

玻璃瓶升级再造 绿化工作间
我们购买食物和饮品,或会留下玻璃容器 ― 除了回收外,也可以为它们赋予"新生命",成为绿化办公室的"瓶景"摆设。 "新地优质学堂"特别邀请专业导师,教授利用玻璃容器来制作精美瓶景,亦讲解玻璃瓶对环境的影响和玻璃回收等,让同事学懂制作精致的绿色摆设之余,也增进环保知识。

香港商用航空中心 以心待客20年
不少同事喜欢外游,但大家是否知道,原来新地也有涉足航空服务? 「香港商用航空中心」一直为客户提供专业飞行服务,今年适逢成立20周年,「走进新地大家庭」特意让大家加深对这支团队的了解。
香港商用航空中心知多少
香港商用航空中心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公务机营运基地(FBO),提供航机技术支援、地勤,以及旅客和机组人员的专属服务。公司共分成管理及业务发展、飞行营运,以及客户服务三个部门,现约有150位同事。中心设备完善,包括三个可支援飞机维修的机库、一个50,000平方米的大型停机坪;至于其旅客休息室和机组人员休息室,均按照最高标准进行设计和营运。公司凭借卓越服务,已连续11年在ProPilot PRASE调查中获评为「最佳公务机营运基地」,更于今年(2018年)再次获亚洲商务航空协会颁发「最佳地面服务代理」奖。
把握商用航空市场的增长机遇
随着亚洲经济活动频繁,商务航空业近年发展更趋成熟,同时深受「效率为先」的新一代企业管理层欢迎。事实上,香港商用航空中心在1998年成立之初,每年航班处理次数仅数百宗,现时则大量提升至7,000次航班。
服务由心出发
凭借拼搏精神,同事都乐意多走一步,希望满足每位顾客。其中两件待客小事,虽不是什么「不可能的任务」,却让客人得享窝心「奇遇」。一位客人临上机前,突然思乡情切,希望一尝上海大闸蟹,同事立刻驱车往市中心购买,令客人喜出望外;另一位顾客在机上弄破了自己心爱的脚凳,同事得悉后,立刻找来一位技艺高超的女缝工,并在24小时内将脚凳复修妥当。每一张客人由衷感激的笑脸,中心同事们都记得清楚,亦成为大家用心接待客人的原动力。
建立团队 培育人才
与新地一样,香港商用航空中心同样视员工为重要资产,提供多元化的训练,助同事发挥潜能,在职场上拾级而上。公司亦举办为期两年的管理培训生计划,培育未来管理人员。为鼓励同事在工作与生活间取得平衡,公司每年都会举办远足和聚餐等消闲活动,广邀同事与家人一同参加。

新地同事参与突破「逆旅先锋」
新地提倡「运动行善」精神,经常赞助同事参与不同慈善体育活动。早前工程监察部的同事便组队出战由突破机构主办的「逆旅先锋」,为青少年工作筹务经费。整个活动除要「攀山涉水」外,更有多个别开生面的关卡要参加者破解。各位同事又有没有兴趣明年一试身手,挑战自己?

管理培训生计划 让年轻人向梦想飞跃
新地重视人才培训,透过管理培训生计划,全年招募优秀的大学毕业生,并提供为期三年的全方位培训。培训生除获得多元化的工作实战机会外,更得到资深同事的从旁指导,帮助他们累积专业知识和经验,并逐步建立管理和领导才能。公司最近便在挪亚方舟安排了一个以Aspire, Strive, Achieve为主题的团队训练给所有现届及已毕业的管理培训生。公司除邀请香港著名长跑好手陈家豪分享之外,新地执行董事郭基辉、郭基泓及冯玉麟更亲临「探营」,与一众培训生交流,让众培训生度过了一个轻松又充实的周末。
新地管理培训生专页
想紧贴新地管理培训生的日常点滴?请立即Like ”SHKP Young Talent“ Facebook 专页,就可以随时掌握最新资讯。

跑毕六大世界级马拉松 - 工程管理部张志平
马拉松的起源,是公元前490年,一名古希腊士兵为向雅典人报捷,拼尽从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,报信后却过劳而死 - 从此,42.195公里,亦成为不少长跑爱好者矢志跨越的距离 - 工程管理部的张志平(Ricardo)也是其中之一,而且他更在两年多时间,完成跑友们梦寐以求,跑毕「六大马拉松」的壮举。
与马拉松初结缘
里卡多与很多人一样,接触马拉松前,都是参加十公里和「半马」(21公里)赛事。「起初我只是自学,没参加正统训练,2014年黄生(黄植荣董事)组织跑步训练班,还聘请专业教练,安排在周末作有系统训练,我才慢慢掌握长跑的窍门。」
同年,里卡多到英国旅行时,朋友知道他开始练习长跑,便说可代为报名参加伦敦马拉松。「我起初以为朋友只是随口说说而已,殊不知几个月后他突然告知已成功替我报名,便!硬着头皮苦练」人生的」初马」突然就在跟前,里卡多只好立刻向教练「求救」:「因为始终底子不好,训练不足,最后只能勉强完成」不过自此之后,他便迷恋上马拉松。
从「初马」到完成六大马拉松
对一个长跑爱好者来说,完成世界六大马拉松(波士顿,伦敦,东京,柏林,芝加哥和纽约),可算是毕生的志业。但里卡多只花了两年多时间便完成 - 这并不代表「六大马拉松」对他来说太轻易,而是见到他比别人付出更多热诚和决心除了不间断的练习,里卡多的心思都经常连系到跑步上:「为了做出更快的时间,你自然会尽量做一些提升表现的事,例如减体重,早睡早起,注意饮食......总之生活无时无刻都有一份警觉性」。
里卡多最初也有相约同事参赛,一路上互相支持,感觉良好。不过后来时间难以相就,他仍坚持孤身上路,完成「六大马拉松」。马拉松的魅力,在于像一位「人生导师」,为里卡多带来不少启悟。「赛道上你总会遇到有很多视障或肢体伤残的跑友,身体虽有限制,但他们只会想着如何克服,而不会将自己的不足无限放大,这给我很大的启发;另外,马拉松亦令我要从容面对成败,因为即使赛事前准备得如何充足,但结果会受到比赛当日天气或因身体受伤而影响,所有努力便前功尽废。但过程比结果重要,我享受每一个赛事的周边风景和人物。」
拉近与同事关系
除了完成比赛后的满足感,里卡多亦十分享受与同事练习的过程每逢周末,里卡多便与一班同事,随教练到不同地方练习:「虽然大家都是业余,但我们对跑步十分认真,愿意为着共同目标一起努力,互相激励,自然令大家的关系更加紧密」另外他觉得跑步时脑袋最自由放松:「你可以尽情放空,什么也不想;也可以趁练习思考生活或工作,让人整理纷乱的思绪,这些好处都是从跑步中领略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