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地大家庭

與年輕人同行的「志業」— 建築部李國芳
在新地建築部服務了30年的李國芳(George), 如果說建築是他的事業,那麼陪伴年輕人同行成長,便是他的「志業」。當很多人也在抱怨「一代不如一代」之際,George卻認為只要有一點鼓勵和足夠的指示,這一代的年輕人一樣可以振翅高飛。
矢志成為年輕人的「嚮導」
George為人師傅的履歷,跟他的資歷一樣豐富:多年來與他共事的年輕同事,大多視他為亦師亦友;他同時在「師徒創路學堂」(新地與突破機構合辦)擔任導師長達十年;工作以外,George更協助一些被判感化令的年輕人改過自生。可見他一年365日,幾乎也是與年輕人同行:「我的教會本來服務戒毒人士,後來轉為幫助一些被法庭判處感化令的年輕人,而我與太太會定期陪同他們的父母探望這班青少年,從中給予一點協助和輔導。」他接待的年輕人,不少都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,惟當中的結局有喜有悲 — 有的成功突破框框,找到自己的志趣;有的卻被困於絕望的情緒中,選擇結束生命。George坦言這些不幸,令他明白到自己的力量有限,卻無礙他與年輕人同行。他認為這份忠於使命的決心,或許是源於他的信仰。
學習認真做「小事」
建築行業講求刻苦耐勞,這樣的工作環境,往往能磨練出一個人的意志。常說年輕人無目標,George認為透過工作,可以重建責任感和好習慣,從而慢慢導正人生。「其實返工最重要不是學做工,而是學做人。成長路上容易迷失,我能夠做的,就是用正面的方式激勵他們,讓年輕人從工作中明 白,即使他眼中的小事,其實也是十分重要。簡單如影印或做filing(儲存檔案),若果不認真去做而亂入資料,其他同事便很難找到相關檔案,嚴重影響工作進度。」George 笑言沒有工作是小事,因為若輕看自己手上的「小事」,絕對會壞了團隊的「大事」。
以「慈父」心態面對年輕人
George的兩個兒子已二十多歲,所以他與年輕人相處亦頗有心得:「想當年對著一些前輩,他們一走過來彷彿會散發一種威勢,令你戰戰兢兢,乖乖服從;但今天的年輕人需要被尊重,他們較易受朋輩影響,所以只有他當你是朋友,才會願意聽你的話。」George曾遇過一個因為每晚打機而經常遲到的徒弟,換作別人可能已經氣炸,但他卻選擇每朝致電提醒徒弟準時上班:「其實我並不生氣,因為他只是沒有人糾正壞習慣;我的期望亦很簡單,就是希望他能夠建立一份責任心。」結果George做了一個月「人肉鬧鐘」,那徒弟終能準時上班。這件小事證明,教導年輕人,講大道理未必有用,反而付上愛心和堅持,才能真正改變年輕人的心。
後記
George像一塊「磁石」,特別吸引年輕人,自然有他的原因,皆因他連別人的年輕員工,也毫不吝嗇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。訪問當日他身旁兩位同事阿健和阿強正是如此 ─ 阿健本來在一間顧問公司工作,因為舊公司與新地合作而與George認識,但阿健沒想過George對自己這個「外人」,也很樂意分享知識和經驗;至於阿強則是因為舊公司接下了George居住大廈的維修工程,身為大廈法團主席的他,經常提點阿強怎麼能把事情做好,令他獲益良多。二人笑言,當George邀請他們加入新地時,他們想也不想便答應了,希望能延續這段師徒關係。
梳理數字背後的意義 ─ 會計部
提到會計部,予人第一個印象就是跟數字有關。其實會計部的工作不只管理數字,還要了解背後的意思,因為每個數字對集團的財務狀況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。所以會計部的工作除了講求準確性之外,更需要耐性及細心分析。
會計部之日常
會計部大約有70多位同事,主要分為三個組別:會計組、稅務組和出納組。會計組主要處理集團日常會計賬目,負責集團的業績報告、中期報告、年報,以及定期進行盈利預測及現金流分析,從而協助集團管理層制定經營策略及銷售目標等;出納組主要安排日常支票簽發、資金調撥事宜、及處理零用現金和職員戶口等;至於稅務組則處理集團稅務上相關事宜。
重視團隊精神
跟其他部門一樣,我們非常重視部門的團隊精神。事實上,單憑個人力量是不可能完成整個集團的財務工作。所以我們很重視同事的意見,並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,藉此增加同事們的歸屬感,凝聚部門的團隊精神及營造一個和諧友善、互助互愛的工作環境。
關係親厚如家人
同事間的感情猶如家人,彼此了解,相處融洽。我們不只在工作上合作無間,工餘時候,我們最愛舉辦大食會,也享受一起購買和烹調食物的過程,大家分工合作,共享喜悅,氣氛樂也融融。我們同時亦喜愛一起製作手工藝製品及擺設,不是賣花讚花香,我們部門的手工藝製品水準真的很高呢!
文:會計部
工程監察部獲「逆旅先鋒」組別第一名
公司多年來支持同事參加由突破機構主辦的「逆旅先鋒」活動,挑戰自我之餘,亦為青少年慈善工作籌募善款。今年工程監察部亦有組隊參賽,更以8小時2分,獲得「企業組25公里高峰挑戰組」第一名。
管理人多重角色培訓課程
公司鼓勵同事終身學習,經理們作為團隊的領袖,需要擔當不同角色,包括激勵者、輔導員、調解員和改革先鋒等。新地優質學堂特別設計課程,透過多元化的學習體驗,讓參與者提升作為管理人所需的技巧 ─ 如處理個人情緒,成為一個能鼓舞人心的領袖、帶領下屬面對改變、掌握化解矛盾和衝擊的技巧,以及情緒輔導等技巧。

我要去南極! ─ 中國部蔣慧菁
雖然廣告有云:「去旅行去到盡」,但想到要去到世界的盡頭南極,就不是人人有這決心和勇氣。中國部的蔣慧菁(Kitty)今年初迎接了這個挑戰:「就當是給自己的人生留個紀念吧!」
挑戰自我的極地之旅
Kitty選擇取道智利前往南極,但原來要到智利也需走遍千山萬水:「先花九小時由香港飛多哈,再用18小時從多哈到阿根廷,阿根廷到智利又要兩個多小時,再要乘三小時內陸機,才能到達往南極的起點、智利最南城市蓬塔阿雷納斯(Punta Arenas)!」Kitty稱到南極雖然十分辛苦,但其實並不危險 ─「最多只是怕斷手斷腳而已!」她補充說,走進南極,一般人身體不會出現極端反應,只是冰面走路也暗藏危機:「記得有次落山路面太滑走不了,我們只好滑下來,對身手不是很好的我委實太刺激,那刻除了尖叫外還是尖叫。」正因為在極地中會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,所以留在南極雖只有短短六日,在智利參與一連串簡介會之餘,踏足南極後第一件事亦要參加救生演習,而且還要跟探險家、極地專家、動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等不同專家,學習如何了解極地的「脾性」 ─ 始終在極端的環境旅行,也有一定風險。
Kitty笑稱在旅程中,說得最多的可能是「嘩!嘩!」的讚嘆聲 ─ 坐著橡皮快艇,穿梭於Foyn Harbour各個巨型的浮冰間,白的、藍的、灰的,像衝向一座又一座的冰山,十分震撼。「我坐在船頭,顛簸得好像連續坐上個多鐘頭的過山車,就在興高采烈之際,船長卻揚手叫我們安靜,原來一頭鯨魚已悄然游近水面!後來牠更游近我們的船低下,船長急忙後撤,總之真是太刺激好玩!」
難忘與企鵝為鄰
登上極地的小島,原來別有一番景致。他們一行人冒雨登岸,隨著探險隊的腳印,一步一水窪的專注向前走,突發現原來他們已被一大群外型可愛的企鵝重重包圍!「往後幾天我還發現企鵝的日常生活原來非常非常忙碌 ─ 爬山、跳水、跳石、發傻、孵蛋、爭吵、開居民大會,還有來回踱步……」Kitty告訴小記,基於保護生態,遊人均要求與企鵝、海獅和海豹等「原居民」保持五米的距離:「所以每當遇見有企鵝走近,我們就要像小時候玩『紅綠燈』般,一動也不能動,靜候牠們走開才可繼續前進。」
雖然旅程早已完結,但Kitty仍難忘箇中點滴 ─ 例如第一次在冰天雪地下露天BBQ和食雪糕,第一次踏足南極凍土的興奮和感動,還有令人震撼的南極風光……「我很感謝上司和同事的支持!這次旅程請假大半個月,他們替我處理日常工作,令我可以盡情探索這冰天極地,留下畢生難忘的回憶!」
3D彩繪城鎮「Sketch Town」
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於暑假引入「Sketch Town」的活動,讓大小朋友一同發揮想像力及創意。參加者完成畫作後,經過機器掃描,令圖像由2D變成3D,更可以觸碰它們作互動。早前公司便特別安排同事參與這有趣和創新的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