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。瀏覽更多
Skip to main content

新動向


與時並進 新鴻基中心獲得節能卓越評級認證

19.02.2020

新鴻基中心雖然落成接近40年,但為了令大廈符合日益提高的環保標準,管理團隊自2005年開始制定節能減廢的目標,並全方位提升大廈的系統和設施。經過十多年的努力,新鴻基中心於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最新推出的「綠建環評既有建築2.0版-自選評估計劃」中,獲得最高級別的卓越評級認證。《新地動態》特別邀請新鴻基中心工程顧問關汝權(Ricky),為大家介紹大廈多項優化工程。

新鴻基中心推行多項節能措施,包括採用智能大廈管理系統、安裝能源監察系統、提升通風及冷氣系統,以及安裝可調風量冷氣系統(VAV System)等。自2006年至2019年,累計節省超過4,600萬度電,減少碳排放量約36,000噸,對減緩溫室效應及暖化情況,成效顯著。隨著近年新地積極引入創新科技,以提升物業管理水平,新鴻基中心現正試行利用物聯網(IoT)技術,借助雲端科技及大數據,經分析後進一步提升節能效益;未來更以引進建築資訊模型(BIM)為目標,透過構建一套高精確度的立體幾何模型系統,從而獲得準確資訊,令管理效能更趨完善。新鴻基中心物業管理團隊未來會繼續努力,為同事和租戶創造一個更理想的工作環境。

閱讀更多 >

引入「建築信息模型」 走進物業發展新時代

17.02.2020

新地秉持「與時並進」的精神,積極引入新科技應用,提升工作效率和產品質素。近年公司在項目發展中採用「建築信息模型」(BIM)― 透過建立一個包含項目中所有資料和數據的三維模型,供相關的工作團隊使用,既提升效率和質素,亦令建築成本減少,發揮「快、好、省」的企業文化。

BIM的優勢

新地早於2013年已經開始應用BIM,並於2018年成立相關團隊。過去幾年,新地一直與業界和政府部門等探索BIM的可能性,應用層面亦愈來愈廣泛和深入。BIM團隊利用三維模型成爲協同的平台,統一項目的所有資料和數據,減少使用傳統圖紙溝通時產生的誤差。透過BIM軟件豐富和自動化的功能,建築團隊早在項目發展初期,已有效全面分析和預視不同情況,避免在施工時才臨時修改,從而節省時間,提升效率。另外,BIM模型亦可用於各種專業模擬分析,例如流體力學模擬分析、施工流程模擬分析、碰撞檢測分析等,省卻傳統流程所需的建模過程。此外,它更可用於物業管理層面,提升設施管理和維修保養的成效。

為建築行業帶來新變革

展望未來,BIM在建築施工的應用會愈來愈普及,工作流程會有巨大轉變:如團隊之間的協調合作會更順暢,而利用擴增實景和虛擬實景技術,令項目交流變得更加直觀及真實,並令傳統圖紙使用量大幅減少,有助推行辦公室「無紙化」。此外,隨著BIM和物聯網(IoT)發展,將進一步與互聯網和大數據結合,以提高管理項目的能力和節省成本。
 

閱讀更多 >

新地商場親客大使獲「傑出服務獎」多項殊榮

16.01.2020

致力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,向來是新地對顧客的承諾。新地商場親客大使憑藉專業而親切的服務,於「2019傑出服務獎」評選中獲得多個獎項,其中 MOKO新世紀廣場共奪「兩金一銀」,成績令人鼓舞。 

MOKO新世紀廣場獲「兩金一銀」佳績

由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舉辦的「傑出服務獎」,藉著嘉許表現優秀的前線服務員,提升香港整體零售服務水平,故有零售業界「奧斯卡」的美譽。今屆新地共有16位親客大使參賽,並全部晉身最後評選階段。最終MOKO新世紀廣場共有三人獲獎,包括在「零售(服務)主管組別」獲金獎的徐嘉琪,在「商場 / 物業管理前線組別」分別獲得金獎和銀獎的陳曉瑩及曾芷瑜;另外大埔超級城的鄭佩琪亦在此組別獲得「優越表現獎」;至於陳曉瑩、曾芷瑜和 HomeSquare的李美琼,三人憑藉在兩輪神秘顧客評審中取得滿分,同獲「優質服務之星」的嘉許。

 

 

閱讀更多 >

全港最高電子聖誕樹 閃耀維港夜空

16.12.2019

聖誕及新年期間,環球貿易廣場和新鴻基中心都添上一層節日氣氛。其中由即日起至12月26日,全港最高的電子聖誕樹會每晚在環球貿易廣場的外牆出現,與大家共度聖誕。此外在12月31日晚,環球貿易廣場更有除夕倒數活動,和全港市民一同迎接新一年。至於新鴻基中心的外牆現在亦掛上節日燈飾,主題是天使和白鴿燃點燭光,象徵將祝福帶給社會。

閱讀更多 >

第三屆 SmarTone Hackathon 探索智慧城巿新路向

22.11.2019

早前由SmarTone主辦的第三屆SmarTone Hackathon程式設計比賽,以「5G及智慧城巿」為主題,以迎接明年中開始推出的5G流動通訊服務。比賽獲來自世界各地的程式開發人員、設計師和初創企業歡迎,參加隊伍十分踴躍。

冠軍組合「WeAR」創造一個擴增實境平台,廠商可將資訊儲存到QR Code標籤內,用戶只要使用手機或虛擬眼鏡,就可以透過5G網絡從標籤內讀取相關資訊,特別適合零售業和需要即時處理大量資訊的行業使用。亞軍組合「I & AI」則創建個人化平台,協助用戶自動下載其社交媒體內的數據,透過人工智能分析,讓用戶了解自己的喜好,亦方便商家提供相應資訊。季軍得主「Softcare」的作品透過5G網絡監控道路和汽車周圍的安全等級,並在有機會出現意外時發出警告。該系統還會通過即時數據分析和駕駛者睡意檢測,讓道路使用者時刻保持警覺,該隊伍作品同時獲得Smart Pitch Award。至於「Luk Advisor」則獲得Smart Synergy Award,嘉許該作品最能於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帶來最佳協同效應。

冠軍隊伍獲得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(或數碼港培育計劃)的面試機會,而其他獲獎隊伍亦有機會與新地集團及旗下子公司合作,幫助他們將創意概念化成現實。
 

閱讀更多 >

新一屆管理培訓生 整裝待發迎挑戰

10.10.2019

隨著新地的業務不斷發展,公司自2002年起,每年都在香港和內地招募管理培訓生,並透過三年的全面培訓,裝備有潛質的年輕人成為公司未來的管理人員。新一屆管理培訓生最近正式加入新地這個「大家庭」,早前集團培訓組亦安排他們參與一連串迎新活動,參觀多個項目,讓他們對公司業務有所了解。

原來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年輕人,申請成為新地管理培訓生,他們要經過多輪測試後,最後只有少數人能夠脫穎而出。所以成為新地管理培訓生,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!現時在廣州天環實習的內地管理培訓生杜智宇就是一個好例子,小記見她能操尚算流利的廣東話,又怎會估到祖籍廈門的她,幾個月前連一句廣東話也聽不懂、講不了?但為了到廣州實習,她花了兩個月時間苦練學成廣東話!可見其努力裝備自我的決心。至於現時在公司策劃及策略投資部實習的Jamie,則期待在這三年實習期,能盡量吸收知識,作好準備:「公司會安排我們到不同部門實習和學習,同時亦提供充足資源助我們考取專業資格,這對管理培訓生的成長有很大幫助。」

   
閱讀更多 >

防翻車安全裝置「升級版」

25.07.2019

為保障工友和顧及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,安輝機械和建築部A組同事近年成功研發「360°Soft cut-out」防翻車系統,讓工友能夠在更安全的環境下工作。

與時並進 不斷改良

安輝機械早於2014年,已研發「翻車警報裝置」以減低吊臂車翻側機會,成效顯著,並獲得該年度「提升工作安全意見獎勵計劃」金獎。然而為了令整個系統盡善盡美,安輝機械和建築部A組進一步改良裝置,發展出「360°Soft cut-out」防翻車系統。兩者最大的分別,是前者探測到吊臂超出負荷有翻車之虞時,只會發出警報;但後者除發出閃燈和「蜂鳴」警報外,還會自動剎停吊臂操作。此外,系統能全方位監察吊臂在不同位置的承重量,並且將電子磅內置於系統之內,省卻每次使用前調教的時間。更重要是,每套系統的成本僅港幣15,000元,絕對是貫徹了新地「快、好、省」的精神,故此這建議同樣獲得「提升工作安全意見獎勵計劃」金獎。

與同行分享技術 望解決施工隱患

通常企業都會透過申請專利來保護自己的研發成果,新地反而希望這項技術能夠得到其他行家採用。事實上本港有大約8,000台舊式吊臂車,為社區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,但只要透過簡單的改造,便可以大大提升這批吊臂車的安全。故早前新地特別去信建造業議會,介紹這套防翻車安全裝置,期望日後業界能夠參考採用。
 

閱讀更多 >

實景三維模型 配合公司發展智慧城市

11.06.2019

近年政府致力推動智慧城市發展,公司亦在不同層面引入新技術,提升工作效率和質素。其中建築部測量組引入無人機及實景三維模型技術,大大提高建築設計、項目投標,以至土地監管的成效,故這項技術獲得今屆「提升質素意見獎勵計劃」金獎。

實景三維模型的原理

數碼三維數據的出現,為建造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― 能用更少時間、更低成本,造出實景之建築模型,這對檢視設計和施工的可行性大有幫助。建築部測量組應用航空攝影測量學原理,首先利用無人機拍攝大量航空照片,擷取圖像後加入控制點,從而透過電腦程式處理相關三維數據並進行分析,再製作出實景三維模型。

實景三維模型的優點,可在不同角度及距離瀏覽項目的施工情況和周邊環境,亦可以對相關項目進行虛擬實景遊覽。此外,它亦可配合建築資訊模型(BIM)以協助同事了解項目日後各樓層之景觀,從而配合公司發展作出項目相關策略性安排等。

應用潛力無限

近年,建築部測量組積極在工作中引入新科技,更是公司廣泛使用「無人機」的團隊,而他們亦樂於跟其他部門同事分享駕駛無人機的心得。建築部測量組表示,其實「實景三維模型」只是整個智能數據化管理的一部分,還有巨大的潛力有待日後開發,但他們相信新科技必定能為各行業帶來正面的變化。

閱讀更多 >

12位本地年輕人 參與內地暑期實習計劃

12.06.2019

有說人生在25歲前,是成長和學習的階段。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,往外地闖蕩接受挑戰,往往是令人成長的「催化劑」。自去年開始,新地參加了由香港特區政府推動的「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」,為本地大專生提供八星期在內地的實習機會和專業培訓。六月初,12位實習生便出席了公司舉辦的迎新活動,看到大家精神抖擻,似乎已準備好接受挑戰。

八星期的實習內容豐富充實,首一個星期,實習生走訪了新地旗下多個項目,了解集團主要業務和部門運作。之後就是為期七星期的工作實習:各人會被分派到新地在上海、北京和廣州的項目,參與「項目投資及收購」、「寫字樓銷售及租務」、「商場租務及推廣」和「住宅銷售」的工作,以吸取實戰經驗。至於負責評核表現的部門主管,更會協助實習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及潛能,為未來做好準備。
 

閱讀更多 >